日前,教育部下發《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等相關文件,要求今后對中小學生的藝術素質進行測評,并將測評結果納入到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中,作為升學 的重要參考依據。從多所學校調查了解到,目前北京已有一個全市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其中涉及對學生藝術素養的相關評價,但這一素質評價平臺目前并無具體的評價標準,評價內容也缺乏有效監督,甚至有些學校的檔案就是學生自己按照模板抄寫的。

發布

藝術素質測評將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近日,教育部下發通知,發布《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等相關文件綜合素質評價藝術素養內容怎么寫,今年將在中小學試點藝術測評工作。《測評辦法》明確,藝術測評將以分數形式呈現,由三部分組成,其中基礎指標占40分;學業指標50分;發展指標20分,加分項目10分。90分以上為優秀,75至89分為良好,60至74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

測評的依據是學生的寫實記錄、成績評定,同時參考教師評語、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等。此外,音樂、美術課的出勤率,也將是藝術素質測評的考核內容。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強調,學校必須如實記錄每一位學生的藝術素質測評結果,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學生測評結果將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正是“小升初”、中考等升學 的重要參考依據。

調查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自評占主要部分

從多所中小學了解到,目前小學階段基本未開啟對學生藝術素養的相關測評工作綜合素質評價藝術素養內容怎么寫,但中學階段已有一個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其中也有部分涉及對學生藝術素質的評價。該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分為“初中版”和“高中版”,均包含多項素質評價內容,如思想道德、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藝術與發展、課題研究等等。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各學校的素質評價非常隨意,看不出有統一的標準,同時也疏于監督。

無量化標準老師以寫評語為主

這一綜合素質評價平臺,怎么評?不同學校的答案并不統一。“我們要先自評,然后還有同學的互評,加上老師的評價。”北京八中一位初中同學介紹說。但據海淀區二十中、育才學校等多所學校的學生反映,他們的評價體系中,家長也可以參與。“家長也有自己的用戶名,可以登錄這個平臺給我們寫評價。”二十中的一位初三學生透露。石景山區一位剛畢業的高三學生則表示,“高中開始,每一年我們都要自己填寫這個平臺,老師有沒有評,我們都不知道。”

“學生參加藝術類比賽啦,唱跳畫寫獲得的獎啦,美術課上完成的不錯的作品啦,這些都可以寫進藝術評價里,作品也可以直接上傳上去。”據西城區一所學校常年負責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朱老師介紹,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目前尚無量化標準,“像對藝術素質的評價很難量化。我們學校也嘗試過實行ABCD幾級評價維度,但是覺得這個平臺還是以激勵學生為主,應該淡化等級”。

該老師介紹說,目前老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基本就是寫個性化的評語,針對每個學生在課堂及課外的表現來作評價。“這個工作對于小學科老師來說,其實有些難。像美術、音樂這樣的學科,一個老師帶好幾個班,不可能完全熟悉每一個學生,所以這種評價的客觀性,其實是有所欠缺。”

西城區一位初二的學生認為,不同老師對待評價工作的態度有所差別,且最終評價的“含金量”也不盡相同。“有些不熟的老師寫評語,就是一筆帶過。我覺得他們根本不知道我是誰……”

無人監督學生自評抄模板

“我特別不喜歡寫那個綜合素質平臺,每次都在網上找別人寫好的模板,直接復制進去。”不少學生對于綜合素質平臺的“自評”態度比較應付。石景山區一位學生表示,由于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并沒有人監督,所以他們想寫什么、怎么寫,都可以“隨便寫”,“沒人管,也沒人核實,班主任只會看你填沒填。所以同學間復制粘貼一下,也可以”。

多位學生表示,大家對于“綜合素質評價”多不重視,也不太關心。一位剛畢業的初三學生說,她到畢業了都還差一個學期的自評沒寫。“沒寫好像也沒什么關系,也沒有不讓我畢業。”

“教育部門要求給學生們作綜合素質評價,這個出發點是很好,但是從家長和學生們功利性的角度來說,這個工作并不好做,確實存在應付的態度。”一位負責學生素質評價工作的老師表示,以她多年的經驗來看,目前對于學生素質評價的誠信制度存在一些問題。(本組文/本報記者林艷張昆龍學通社記者陳澄梓張小惟楊揚朱應適含)

業內說法

學生素質測評仍有待完善

對于學生的素質評價,具體應該參考哪些標準?規范化程度如何保障?由哪些部門來監督實施……在北青報記者對多所學校的調查過程中,有些老師認為,此次發布的《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辦法》,仍有不少待完善的地方,例如測評指標體系雖已出臺,但其中所包含的基礎指標、學業指標以及發展指標其實都缺少具體的規范化方案,到底應該按照什么樣的標準進行,還應給出具體的標準。

除此之外,也有老師認為,對于學生素質評價的量化工作,也可能產生新的問題。“測評還是以分數作為評價的標準,但這些分數有的時候并不一定能如實反映孩子們的藝術造詣和水平,很多有想法或者有潛力的學生不一定就是分數高的。”史家小學副校長范汝梅認為,不能讓測評結果“束縛”孩子們的藝術潛力。

測評結果

中學不掛鉤高校“不信任”

“高一高二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說要認真對待這個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藝術素養內容怎么寫,但直到我畢業了也沒見它有啥影響,發揮什么作用。”一位高三學生回顧起自評綜合素質的歷程,表示自己原本以為“綜合素質評價”會有用武之地,非常認真對待,“最早的時候,我填得很認真,聽說是大學招辦以后會看到這東西,但事實發現這東西根本沒啥作用”。

綜合素質評價,對于學生們的升學是否真的有影響?據西城區一位學生指導中心的教師透露,目前初中的“綜合素質評價”尚無出口,仍未發揮作用。“初中的平臺才試用3年,等于說,今年畢業的學生是第一屆做這個評價工作的,目前還沒有出口,不知道未來高中校是不是可以看到學生的這個初中電子檔案。”

該老師介紹說,高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平臺里的內容,是學生畢業檔案中的一部分,“學生畢業檔案里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就是由這個平臺生成的”。那畢業檔案里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的高考(精品課)、升學是否有可能發揮作用?

“至今沒有看過一個新聞報道說,在高考同分的情況下,大學是參考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來決定錄取的。外地有過這樣的報道,但北京還沒有。”該老師透露,她曾參加過和高校關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座談,“高校說他們不相信這個東西。我們也必須承認,這之中確實有水分。”(北京青年報)

?????????????????????????????????????????

如果您也有幼升小相關升學問題可以關注北幼升小網微信賬號“北京幼升小()”,回復“咨詢”二字獲取留言咨詢頁面。我們將盡力為您分析解答。

掃一掃|二維碼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