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評丨文章合為新意作 一篇“AI高考作文
今天上午,今年的高考作文題陸續出爐,霸屏熱搜榜,引爆輿論場。
諸多媒體紛紛下場,要么是讓評論員試水寫高考作文,要么是直接拿各家AI來寫高考作文,一時好不熱鬧。顯然,相比于評論員寫高考作文,AI寫高考作文,更讓人感興趣。
看了幾十篇AI寫的高考作文后,一個基本感受是,平平無奇的作品所占比重比較大,生硬且缺乏溫度,是大家的基本印象,但也有幾篇作文確實閃出了一絲光芒,如真按照高考評分標準來看,可能也能拿個“一類文”。
在這些“AI高考作文”中,有一篇因為烏龍而產生的文章,讓人最為記憶猶新。怎么回事呢?
在語文考試還沒有結束時,網上就冒出來了一些真假難辨的高考作文題。其中有一個作文題說的是《莊子·齊物論》“罔兩問影”的故事,請考生“回憶自身經歷中‘不由自主’的真實體驗”,結合《齊物論》中這個影子“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的思考,談談對“不由自主”的理解。然后,就有一個朋友發來了AI針對這個題目一秒生成的作文。我簡單截取其中幾句話供大家賞鑒:
“一個關鍵問題:我們是否真正擁有自主權,或者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被某種力量所驅使?這個問題讓我思考自身的行為和選擇;
或許我們所依賴的像是蛇的腹鱗和蟬的翅膀,它們是我們在追求自主權和自由時所必需的。我們可能依賴于自然的循環、社會的規則、科技的進步等等。我們的自主性似乎與我們所依賴的事物息息相關;
‘不由自主’并不意味著放棄控制權,而是要接受現實中的無奈和局限。我們可以努力追求自主和自由,但也必須認識到我們無法完全擺脫外部因素的影響。在面對這些情況時,我們需要保持靈活性和適應能力,以更好地與環境互動。
‘不由自主’也提醒我要謙遜地面對自然和宇宙的力量。我們生活在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中,我們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自然的力量和規律遠超出我們的理解和控制范圍。我們需要學會尊重和順應自然的節奏,與之和諧相處。
我們需要接受無法控制的事物,并在可掌控的范圍內保持自主和選擇的能力。同時,我們也要尊重和順應自然的力量,與之和諧共處。這樣的認識讓我更加平衡和積極地面對人生的起伏和不確定性。”
雖然這個作文題后來被證實是假的,但這篇“AI高考作文”,卻令我和我的同事們眼前一亮,大家在群里的討論也很熱烈。不少同事第一反應和評價是:人腦是拼不過電腦的,從深藍勝卡斯帕羅夫就開始了;算得比人類深,人類還有希望嗎?
但沉淀一會后,同事們也普遍認為,這篇作文過于面面俱到,就文章而言,電腦寫作就是知識型的,各種相關全來,屬于應試答題方式,一個不漏,得分點全拿,論述清晰層次分明,符合高考作文的風格。但一篇真正的好文章,不應該是這樣的。
再來說說我個人對這篇作文的看法,其邏輯性和嚴密性,已經秒殺大多數人,也打破了我們之前對AI文章“簡單”、“幼稚”、“膚淺”的刻板成見,更令人意外的是,文章體現了一定的思辨思維。當然,其也有拼盤式的八股文之嫌,但確實一定程度上也算言之有物,給人以啟迪,總體上瑕不掩瑜。
這篇“AI高考作文”,雖是烏龍,但仍值得我們深度探討和思考。啟迪之外,給我們的更是警示。
就高考作文本身來說,其真正應該體現和強調的,是文字修養或者說是文采,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創造力,是“有溫度的文字”,而不是呆滯表達,死板機械地鸚鵡學舌。如果做不到前者,只沉溺于后者,那這篇AI作文所傳遞出的訊息便是:AI隨時都會超過你、替代你,一秒就可以寫出比你寫得更好的“官面文章”。
進一步看,不得不承認,時代到了今天,AI發展速度相當驚人,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挑戰,已經擺在了明面上。教育如何培養出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人才,才是教育現實的課題,這也是全社會需要深思的課題。
在這方面,社會此前的一些思考和論斷,或許值得借鑒。無論是白居易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還是社會上流傳的“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訴衷腸”,可能就藏著答案,值得我們好好回味和揣摩。
既然知識儲備、邏輯思辨已經拼不過,那強調現實主義,真正關切社會,注重獨一無二的情感增量,更追求人情味,至少在文章上,可能還真是人類打敗人工智能的“唯一魔法”。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