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報材料怎么寫 最標準!如何寫匯報材料!
今天是您《學習標準化》第1111天
一般來說,匯報材料是指一個地區(qū)、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負責人在一些比較正規(guī)的場合向上級領導或機關進行工作匯報時所用的文稿。
一、匯報材料格式
寫之前要明確的:一是所有問題要上升到政治高度,要有深遠的影響。二是內容要簡潔,最好不要超過兩頁紙(領導可沒那么多時間去研究你的報告)。三是即使目的是為了得到上級領導的幫助,但不能停留在簡單的申請上,要明確我們的提議是會給xx帶來利益(這點很關鍵,不然除非你不想批下來。
二、匯報材料的特點
實事求是,簡潔明了,是匯報材料的基本特點。除此之外,匯報材料在寫作視角的確立和質量的追求上,還需要把握以下幾個特點:
(一)匯報基調是“下對上”。在基層應用文中,匯報材料與請示報告是相似的文種,都是下級向上級領導或機關匯報工作、反映情況、提出建議時使用的應用文體。準確把握這一角度和表述基調非常重要,因為匯報材料怎么寫,這不僅僅是個尊重上級的姿態(tài)問題,更重要的是一種工作態(tài)度。領導及上級機關聽取匯報的目的,是為了準確掌握下情,指導工作,增強決策的科學性。作為下級就應該如實的、全面深刻的提供情況。不然,就可能出現(xiàn)為了圖表揚而匯報假情況、為了應付檢查匯報表面“亮點”情況的現(xiàn)象。此外,把匯報材料寫成單位工作總結,或者寫成工作布置,還可能鬧笑話。
(二)匯報內容力求“價值反饋”。在通常情況下,上級領導和機關的工作思路,往往是遵循這樣一條軌跡:了解情況——形成決策并部署落實——檢查落實成效并總結講評,再進入下一個循環(huán)過程;作為下級來說,在落實上級指示和任務時,所遵循的軌跡則是:聽取部署——抓好貫徹落實——及時匯報落實情況——根據(jù)上級的新指示再深入落實。上級領導及機關與下級的這種互動,從信息學的角度說,就是上下級之間“了解情況與決策”和“落實并匯報反映情況”的信息互動。這種信息互動對于上級領導和機關來說,需要下級提供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價值。因為,從落實中反饋出的高質量的信息,更有利于上級領導和機關修正和完善原來的決策,并不失時機地推出新的決策。上級領導和機關對下級反饋信息的評價,往往不是以數(shù)量多為標準,而是選取那些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因此,在準備匯報材料時,必須充分考慮所匯報的內容是否真正能為上級領導和機關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情況和素材。只有這樣想,這樣做,才能寫出高質量的匯報材料。
(三)表現(xiàn)形式重在展現(xiàn)“亮點”。在下級領導和機關準備匯報材料的過程中,往往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本單位的工作匯報真正得到上級領導和機關的肯定和認可。應該說,這種擔心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匯報材料怎么寫,在準備匯報材料時,切切不可將這種擔心轉化為“妙筆生花”式的做花樣文章。其實,一個單位的工作匯報,是其工作實際的真實反映,上級領導和機關對匯報材料的滿意,從本質上說,是對單位實際工作的認可和滿意。因此,寫匯報材料,應該盡量突出重點,盡可能地展現(xiàn)單位工作的“亮點”。無數(shù)實例證明,只要我們按照這一特點確定匯報材料的重心,構思匯報材料的提綱,提煉匯報材料的素材,廣泛聽取意見,反復錘煉內容,必定能夠寫出既被上級領導和機關認可、又讓本單位領導滿意的匯報材料來。
三、匯報材料的寫作要領
總括當前一些單位匯報材料寫作中的常見問題,大體有以下方面:一是散亂,面面俱到,主題不突出,事例的堆積,沒有內在邏輯性;二是跑題,沒有弄清上級領導和機關調研或檢查工作的主題,匯報材料抓不住重點,過多過細談那些與主題關系不大的情況,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三是空泛,沒有提煉概括,不能抓住本單位的特色組織材料,缺少理性思考,而是就事論事,大話、套話、空話連篇,人為拔高工作成績,個別甚至說假話。鑒于這些情況,寫匯報材料必須把握如下要領:
(一)仔細研究聽取匯報的對象,按照上級領導或機關所要了解情況的主題,認真搞好材料準備。上級領導或機關到下面了解情況聽取匯報,事先有關部門都會發(fā)一個通知。即使是很突然的工作檢查,也會在到達之前先打招呼。因此,作為匯報材料的準備者,在寫匯報材料之前弄清領導來本單位聽取匯報的意圖,是完全可能的。這里,首先要弄清聽匯報的主要領導來單位有幾次,這次來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是檢查工作、還是調查研究、亦或是順路看看等,是了解全面建設情況還是作某一專題調研,該領導在下部隊、檢查工作、聽取匯報方面有什么特點,等等。許多寫匯報材料的同志都有這樣的體會:寫好工作匯報材料不僅僅是個文字表達問題,必須要有對上級和單位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不斷深化對上級指示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匯報材料的針對性和重點把握準。
(二)走出面面俱到的思維,抓住重點,做到“點”與“面”的結合對于一個單位,上級領導和機關、尤其是比較高層的領導和機關來檢查指導工作,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充分展現(xiàn)單位工作業(yè)績的機遇。懷著這樣的心情,有的在準備匯報材料是,就往往容易陷入面面俱到的思維定勢之中,不能集中篇幅反映單位的特色工作,結果當然是適得其反,該打的烙印沒有打上,甚至給領導和上級機關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在匯報材料中,既要注意反映本單位工作的整體情況,要有突出工作中的特色和重點。要注意處理好點與面、重點與一般的關系。切忌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三)突出匯報材料的特色和深度。匯報材料的特色和深度,是打動聽取匯報者并留下深刻烙印的重要要素。從實踐是認識的源泉角度說,匯報材料的特色和深度,依賴于單位工作的特色和優(yōu)良效果;但從寫作角度說,匯報材料的特色和深度匯報材料怎么寫,則主要來自起草者對本單位工作經驗的提煉以及對工作開展脈絡的深入思考。
匯報工作不只是平鋪直敘的敘述過程,而應將平時的工作概括出明確的觀點,提煉出具有本單位鮮明特色的經驗來。所謂特色,就是對本單位最具特點的做法和經驗的挖掘,是與其他單位做法和人們熟知的經驗的明顯區(qū)別,是對上級指示的全面貫徹和創(chuàng)新落實。匯報材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既熟知本單位的情況,有掌握兄弟單位的情況,更了解未來工作發(fā)展的基本趨勢,然后在此基礎上努力同中求異,異中求新。
匯報材料的深度,既包括對上級指示精神和部署任務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又包括對本單位工作深層面的總結和反思,還包括對下一步發(fā)展的預測和可能出現(xiàn)問題的看法及建議。匯報材料的深度,是上級領導和機關關心的重點。有的領導說得很形象,如果我們在會上怎么講,你們的匯報時也照樣講,你不是將我的話原封不動地送還給我嗎?因此,匯報材料的深度主要來自把上級指示精神與本單位工作實際相結合的程度。一般地說,結合得越好,再加上寫作過程中思考得也深刻,匯報材料的深度必定越深。
(四)注重匯報材料的語言表達風格。匯報材料是反饋式材料,是下級與上級面對面互動時使用的文本,因此,必然要求有好的語言表達風格。寫作匯報材料要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切忌拖泥帶水,羅羅嗦嗦,廢話連篇。同時,匯報材料既不象演講稿那樣正規(guī),也不象會議講話稿那樣需要很多的論述,因此,在語言表達上要通俗樸實,讓人一聽就懂,尤其是觀點的表述,要簡潔明了,易于入耳,便于記憶,盡量不用華麗的詞匯,盡量不用頂極的評價語言,更不能講過頭話。此外,對于本單位在推進工作中提出的一些帶有個性色彩的做法,如“1234工程”、“三個必須四個照辦”等,往往使人費解,最好在匯報材料中不用。如果一定要用,也應該有相應的文字解釋,以便于匯報者說清楚,聽匯報者聽清楚。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lián)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lián)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