豎寫的格式怎么寫 書法的章法
在一幅紙面上,對“主文”“落款”“印章”等內容總體設計的方法叫做章法,也稱篇法。盡管一篇文章或一首詩詞、一副對聯的字數多少不一,但當其各自組合在一張特定規格的紙上時,都需要在整體形式的擺布上達到協調統一、和諧美觀,以取得賞心悅目的藝術效果。
章法是習書的重要內容,它與筆畫、結構構成一個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整體,是學習書法的三大要素之一。對于章法,習書者一定要高度重視,必須下一番苦功對其學習和掌握。
章法在作品中有重要的作用。一幅完美作品的容量和布局之所以能夠變化無窮,字少的不顯稀,字多的不顯密,這是因為巧設章法的緣故。章法在作品中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主文的安排
主文,即凡是以詩句、文章為內容的字。主文安排的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紙張的四周安排。在對一幅書法作品進行托裱時,常常會因為紙的邊緣不齊而導致作品的效果不佳。因此,為了保證作品質量,首先應該觀察一下紙的邊緣齊不齊,不齊的需要裁齊豎寫的格式怎么寫,然后紙的四個角皆求90°的方角形。合乎角度的紙,就可以疊出天、地、左、右的四周,為安排主文和題款作好準備。天、地、左、右的尺寸具體要求如下:
(一)豎幅紙。紙幅的上面稱為“天”,天的留白應當大些;紙幅的下面稱為“地”,地的留白應當小些,基本的比例是天六、地四。紙幅的左、右留白應該相等,其留白的尺寸應當小于天、地。(見右圖)
(二)橫幅紙。天、地的留白仍是六、四的比例,左、右留白要均等。但是左右留白的尺寸應當大于天、地的尺寸。
二、主文中的字距和行距:
(一)楷書的字距和行距的擺布特點是字距近些、行距遠些。這是因為楷書基本呈正方形,為了使字距和行距充滿變化,適合疊成略呈扁形的格。小篆的字距、行距的擺布與楷書相同,這是因為小篆呈長方形,為了使字距和行距充滿變化,適合疊成比小篆字形略微方些的格。
(二)行書、草書、章草、大篆這四種書體字距和行距的安排特點都是字距近、行距遠。不過,與楷書不同的是,由于這幾種字體的字形長短和大小變化很大,造成行與行之間字字交錯,以致橫不成列(“列”是橫行的別稱,篇法中的術語)。所以豎寫的格式怎么寫,當書寫這些字體的作品時,只須在紙上疊出豎行就可以了。
(三)疊格時要注意以下幾種毛病:
1.格子疊得過長。這樣會導致字距遠而行距近,容易讓人誤認為是橫寫。
2.格子疊得過扁。這樣會導致楷書字距太近、行距太遠,以致每行的字都像串珠一樣。
3.格子疊得過于方正。這樣會導致寫出的楷書字距和行距等同,觀者分不清字句是應該橫著念還是豎著念。這種格雖然不適合在紙上書寫,但是寫碑文卻是很適合的,如趙孟的《膽巴碑》就是用這種格寫出來的。
三、楷書疊格的方法和題款的位置:
(一)以1×3尺的宣紙作為豎幅,以七言絕句的28個字作為內容,首先安排好四周,接著在框內疊格。疊出的格除了能容納28個字之外,還應適當留出題款的位置,這28個字的格宜呈略扁形。同時還須注意“單字不成行”,也就是主文的最后一行不能只寫一字。通過設計疊成4行,每行10個格,共40個格,用前3行的30個格容納28個字,剩下的兩個格不要題款,作為自然空隙就可以。第四行全行作為題款的部位。
(二)把1×3尺的宣紙疊成3行,每行11個格,共得33個格,以前面的28個格寫七絕詩的全文,剩下的5個格用來題款。
(三)以1×3尺的宣紙作為豎幅,把五言絕句的20個字作為主文內容,先安排好四周,然后在框內疊格。疊出的格數除了可以容納20個字以外,還能為題款留出部位,20個字的格適合呈略扁形。最后一行不能單字成行。通過設計疊成3行,每行8個格,共得24個格,用前面的20個格寫主文,剩下的4個格用來寫題款。
(四)把1×3尺的宣紙疊成3行,每行9個格,共27個格,用20個格寫主文,剩下的7個格用來寫題款。
書者在書寫作品時,由于紙的規格不同,文字的內容不同,這就需要書者從多方面練習疊格的基本功。設計疊格有兩大要求:一個是規格劃一、字數不等,一個是字數劃一、規格不等。因此,習書者在書寫不同規格的作品時,應當按照疊格的基本方法,自行設計出多種適宜書寫作品的格來。
四、橫豎行次排列的三種格式:
(一)橫成列,豎成行。寫楷書(包括“館閣體”小楷和一般小楷)、隸書、章草和小篆時均可采用這種格式。
(二)橫不成列,豎成行。書寫行書、草書、漢簡和晉唐小楷時可采用此種格式,如鐘繇《宣示表》、王羲之所書《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畫贊》、王獻之所書《洛神賦十三行》。
(三)橫不成列,豎行自然位置。書寫行書、今草和狂草時均可采用這種格式。它要求書者具有較高的書寫水平。
題款
題款在書法作品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書法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題款不但能說明主文的內容,還能對求書者的稱謂、書者自謙語、寫作時間、書者自稱以及用印等等進行標明,使其匯為一篇完美的作品。題款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題款的位置。題款的字不管寫在主文的左邊還是右邊,款的第一個字都要略低于主文,不能與主文第一個字平齊。
二、題款字的大小。題款的字要小于主文的字,大小由主文的字決定。如果寫一尺大的榜書,那么款的字應該安排在一寸左右;如果主文的字有四寸大,那么款的字應該安排在兩寸左右;如果主文的字有兩寸大,那么款的字應該安排在一寸左右;如果主文的字是小楷或稍大的字,那么款的字應該跟主文字的大小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款的字不宜寫得太小,這是為了防止與主文字的尺寸懸殊太大,勢必影響整幅字的美觀。總而言之,主文與題款應當賓主有別豎寫的格式怎么寫,妥善安排。
從傳統形式的書法作品來看,題款的字體與主文字體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兩者之間的相互襯托、輝映成趣已成為觀者所接受的欣賞習慣。主文字體與題款字體的關系如下:
(一)若主文用篆書,則題款宜用隸書或楷書、行書。
(二)若主文用隸書,則題款宜用隸書或楷書、行書。
(三)若主文用章草,則題款宜用章草書體。
(四)若主文用漢簡,則題款宜用漢簡書體。
(五)若主文用今草,則題款宜用今草書體。
(六)若主文用狂草,則題款宜用狂草書體。
(七)若主文用楷書,則題款宜用楷書。
(八)若主文用行書,則題款宜用行書。
綜上所述,用這八種書體書寫主文,其題款的書體各有異同。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若主文為楷書、行書和草書,則題款字體應與其保持一致。
三、題款的方法:
(一)款的字不管是題在主文的左邊還是右邊,款的第一個字都不能與主文齊頭,應當稍低于主文。即便是對求書者的稱謂,也同樣如此。
(二)題款要分清行次,行與行之間的頭部和腳部都要有錯落,印章的部位也是如此。
(三)豎幅作品的落款,行數不宜過多,一般一到兩行,每一行字數可以多些,這樣就可以使行長一些;橫幅作品的落款,行數不宜過少,可以寫一行、兩行、三行、四行,每一行款的字應當少一些,這就可以使行短一點,以適應紙張的面積。
如何用印章
印章不但具有藝術美,還具有用印的藝術技巧。印章在一幅作品中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在書法作品中,如果印章的白文與朱文構圖各異、尺寸大小與作品的字相適應,或是印章所采用的朱紅印泥蓋在黑字白紙上色調輝映,那樣都可以使這種“畫龍點睛”的效果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印章的常識:
(一)印章的質地。好的印章一般采用石料,歷代篆刻家多選用青田石和壽山石等。除了這兩種石料,其他品種的石料也可選用,不過質地優劣有別,選用時一定要注意。
(二)印章的形狀。主要有正方形、長方形、長圓形、圓形、自然長形或方形等。印章字的色調主要有白文、朱文和朱文、白文相間。白文和朱文的用途不同:前者用于漢印和金文,后者用于秦璽和封泥。
(三)印章的種類。主要有兩種,即名章和閑章。名章的用途是刻書者的姓名和別號;閑章的用途則是刻一些格言及勉勵之句,由使用者自擬,字數不宜過多,最好保持在兩至四個字之間。在閑章之中,有一種“引首”,它的形狀呈長方形、長圓形或長而不規則的形狀;還有一種“壓角”,其形狀呈正方形。
二、印章的使用方法:
落款、主文字的大小以及紙張的面積是決定名章和閑章大小的三大因素。印章不能過小或過大,它有規律可循:款的字由主文的大小而定;印章的大小由落款字的大小而定;印章的大小與落款的字相吻合,印章大小不得超過題款字的大小。如果主文只有一兩個字,那么款的字勢必隨主文而大一些,印章也應該相應得大一些。如果主文寫的是小楷,那么款的字要和主文一樣小,印章也要隨之小一些。
三、印章具體使用的方法和加蓋的部位如下:
(一)名章。名章一般呈正方形,加蓋時要蓋在作者的名字之下,姓名白文章在上方,別號朱文章在下方。也有的姓名朱文章和別號白文章位置顛倒。白文和朱文不能同時加蓋白文章或朱文章。
(二)閑章。閑章中的引首章須蓋在作品的右上方,位置略低于主文;而壓角章則蓋在作品的右下方,與閑章的位置上下對稱。引首章在主文第一行右側的頭部,所以下錯較少;壓角章在主文第一行右側的腳部,故而上提較多。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