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的寫法

(一)著錄方法

順序編碼制:即在引文處引用的文獻按它們在論著中出現的先后用阿拉伯數字連續排序,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并視具體情況把序號作為上角標,或者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文后參考文獻表的編排格式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

(二)參考文獻著錄項目

1)主要責任者(專著作者、論文集主編、學位申報人、專利申請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個作者之間以“,”分隔,注意在本項數據中不得出現縮寫點“.”。主要責任者只列前三名,三人以后加“等”,且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編”、“主編”,“合編”等責任說明。

2)文獻題目及版本(初版省略)。

3)文獻類型及載體類型標識。

4)初版項(初版地、出版者、初版年)。

5)文獻出處或電子文獻的可獲得地址。

6)文獻起止頁碼。

7)文獻標準編號(標準號、專利號……)。

(三)參考文獻類型及標識碼

1)根據規定,以單字母方式標識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

專著(M)

論文集(C)

報紙文章(N)

期刊文章(J)

學位論文(D)

報告(R)

標準(S)

專利(P)

未定義(Z)

2)對于專著、論文集的析出文獻,其文獻類型標識建議采用單字母“A”,對于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如工具書等,采用未定義標識碼“Z”。

3)對于數據庫、計算機程序、及電子公告等電子文獻類型的參考文獻,以雙字母作為標識:

數據庫(DB)

計算機程序(CP)

電子公告(EB)

4)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及其標識:

對于非紙張型載體的電子文獻,當被引用為參考文獻是需在參考文獻類型標識中同時標注其載體類型,通常以雙字母表示:

磁帶(MT)

磁盤(DK)

光盤(CD-ROM)

聯機網絡(OL)

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文獻在引作參考文獻時不必著名其載體類型。

5)一般以下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獻載體類型的參考獻類型:

[文獻類型標識/載體類型標識]

例如:[DB/OL] —— ( )聯機網上數據庫

[DB/MT] —— ( on tape)磁帶數據庫

[M/CD] —— ( on tape)光盤圖書

[CP/DK] —— ( on disk)磁盤軟件

[ J/OL] —— ( )網上書刊

[EB/OL] —— ( )網上電子公告

(四)各類參考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

1.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

[序號] 主要責任者 . 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頁碼(任選).

2.期刊文章

[序號] 主要責任者 . 文獻題名[J] . 刊名,年,卷(期): 起止頁碼 .

3.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 . 析出文獻題名[A] . 原文獻主要責任者(任選).原文獻題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

4.報紙文章

[序號] 主要責任者 . 文獻題名[N] . 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5.國際、國家標準

[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

6.專利

[序號] 專利所有者. 專利題名[P]. 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 .

7.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 . 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 . 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改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8.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 . 文獻題名[Z]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參考文獻:

[1] 陳燕,陳冠華. 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方法與規范[M] .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147~151 .

畢業論文參考文獻范格式

一、參考文獻的類型

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具體如下:

M——專著 C——論文集 N——報紙文章

J——期刊文章 D——學位論文 R——報告

對于不屬于上述的文獻類型,采用字母“Z”標識。

對于英文參考文獻,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則,具體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應為:, M.R.,如果有兩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變,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 與 應為:, F. I..;

②書名、報刊名使用斜體字,如: , 。

二、參考文獻的格式及舉例

1.期刊類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舉例】

[1] 王海粟.淺議會計信息披露模式[J].財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魯惠.高等學校畢業論文教學情況調研報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 E.R. D.C.. The of in and of two [J]. and , 1999, (3): 62 – 67.

2.專著類

【格式】[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舉例】[4] 葛家澍,林志軍.現代西方財務會計理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 : , 1985: 42-45.

3.報紙類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舉例】

[6] 李大倫.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報,1998-12-27(3).

[7] , W. : A from [N]. , 1987-8-15(33).

4.論文集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12-17.

[9] ,G. “Can the ?”[A]. In C. L. (eds.). in : [C]. : of , 1988, pp.271-313.

[10] , G.G. ’s [A]. In D. and J.C. (eds.). in [C]. New York: . 1996. pp.50-78.

5.學位論文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

[11] 張筑生.微分半動力系統的不變集[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系數學研究所, 1983:1-7.

6.研究報告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

[12] 馮西橋.核反應堆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 1997:9-10.

7.條例

【格式】[序號]頒布單位.條例名稱.發布日期

【舉例】[1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Z].1991—06—05

8.譯著

【格式】[序號]原著作者. 書名[M].譯者,譯.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三、注釋

注釋是對論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注釋前面用圈碼①、②、③等標識。

四、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與文中注(王小龍,2005)對應。標號在標點符號內。多個都需要標注出來,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寫出來。

;

參考文獻的標準格式與寫法

參考文獻的標準格式與寫法

按照字面的意思,參考文獻是文章或著作等寫作過程中參考過的文獻。很多刊物對參考文獻和注釋作出區分,將注釋規定為“對正文中某一內容作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與參考文獻分列或置于當頁腳地。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參考文獻的標準格式與寫法,歡迎閱讀收藏!

1、作者.論文題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縮寫),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始或起止頁碼.

例:高明明,王華.交流電理論[J].浙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27(2):1~6.

2、作者.書名[M].版本(第一版不標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頁碼.

例:竺可楨.物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3.1~3.

3、作者.題名[A].見(英文用In):主編.論文集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或起止頁碼.

例:張福,王青青,陳路參考文獻是一本書怎么寫,等.工程學報工作[A].見:何高明主編.編輯論叢:第二集[C].上海:河漢出版社,1991.5~10.

4、作者.題名:[學位論文].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例:Joe RB. on : [].: Univ. of ,1976.

注1、以上參考文獻中1、2、3和4分別為連續出版刊物、專著、論文集和學位論文的著錄格式及示例;

注2、文獻的作者不超過3位時,全部列出。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錄法,外國人的名字部分可縮寫,并省略“.”; 注3.請特別注意格式中的“標點符號”。它們看起來有點別扭、不統一也無邏輯性,但它們都是國家標準,請各位遵照執行。

參考文獻排列規則是:中文文獻在前,外文文獻在后;中文文獻按第一作者的姓氏筆畫為序排列,英文及其它西文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順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獻按發表時間的先后順序列出,所列的同一第一作者同年內的文獻多于一篇時,可在年份后加“a”、“b”等字母予以分別,如“”、“”等;文獻作者人數在3人以下的全部列出,超過3人為多人時,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后面加“等”字以示省略,不同作者姓名間用逗號隔開。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寫法,外文姓名按國際慣例縮寫,并省略縮寫點,空一個字符。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不列入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是一本書怎么寫,確有引用必要,須在腳注中說明引用。

所有中文參考文獻著錄格式中的`句號用中文全角狀態下的“.”表示,所有西文參考文獻著錄格式中的標點符號用西文狀態下的符號,后空一格。文字換行時與作者名第一個字對齊。常用參考文獻編寫規定如下:

著作圖書類文獻——[序號]□作者.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

翻譯圖書類文獻——[序號]□作者.書名.譯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

學術刊物類文獻——[序號]□作者.文章名.學術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頁

學術會議類文獻——[序號]□作者.題名.見:編者,文集名,會議名稱,會議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頁

學位論文類文獻——[序號]□學生姓名.學位論文題目.學校及學位論文級別.答辯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頁

報紙文獻――[序號]□作者.文章名.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線文獻——[序號]□作者.文章名.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拓展內容】

參考文獻的編寫順序是按照論文中引用文獻的順序進行編排,采用中括號的數字連續編號,

依次書寫作者、文獻名、雜志或書名、卷號或期刊號、出版時間。

參考文獻的書寫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參考文獻的全角和半角問題。其實很簡單,英文標點+半角;中文標點+全角。可以自己試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別在哪,其實就是字符問題,全角字符占兩個字節,半角是占一個。另外我們要了解一下關于參考文獻都有哪些類型。一共是分為16種類型,如下圖所示。

;

參考文獻怎么寫(引用一本書的參考文獻怎么寫) 參考文獻怎么寫 第1張

寫論文參考文獻怎么寫

參考文獻一般是寫論文中所有參考到的文獻。那么,論文參考文獻怎么寫呢?下面我來教你寫論文的參考文獻。

論文參考文獻標準格式

1.專著:[序號]作者.書名[M].版本(第1版不著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序號]作者.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3.會議論文集(或匯編):[序號]作者.題名[A].編者.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4.學位論文:[序號]作者.題名[D].學位授予地址:學位授予單位,年份.

5.專利:[序號]專利申請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或地區):專利號,出版日期.

6.科技報告:[序號]著者.報告題名[R].編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7.標準:[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頒布日期.

8.報紙文章:[序號]作者.題名[N].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9.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10.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選擇參考文獻時應該注意的因素

通讀備選參考文獻并掌握研究范圍

在最終確定你需要的參考文獻之前,務必摸透每一篇文獻的精髓。在信息化尚未如今天這般發達之前,論文作者一般需要親自前往圖書館翻閱裝訂厚厚的過刊,并搞到副本之后方能決定最終需要的參考文獻,最痛苦的莫過于還得通讀全文。

不過,現在在線數據庫資源已經非常發達,我們可以通過很多軟件或者平臺(比如、或者 )將可能需要的參考文獻直接下載到自己的賬戶當中即可。

但不幸的是,很多論文所選擇的參考文獻和作者所討論的課題相關性不大,有時甚至不存在相關性,這種情況屢見不鮮。有一個早期的調查( Go by . DOI: 10.1038/)指出,論文作者真正通讀過的參考文獻數量只占所有參考文獻數量的25%。

這種情況會對讀者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比如說,讀了你的論文的人會誤認為那些與你所討論研究課題不相關的參考文獻有參考價值,因此這些不具備針對性和相關性的參考文獻就被引用到了下一篇文章當中。

好好的文獻本來與你無冤無仇,不適當的引用的話,你就會成為始作俑者。

使用正確的`引用格式

確保參考文獻信息的完整,要包括作者姓名、期刊名以及分頁等。與文獻的原始發行版本進行比對參考文獻是一本書怎么寫,以核對信息的準確性。如果數據庫中原版信息條目有誤且被引用之后,這些錯誤信息就會像病毒一樣擴散。

常見的引文格式有APA、CELL、、、MLA、以及。下面我們就同一篇文章,列舉出這七種引文格式。為了閱讀便利,我選了一個較短的文章標題。

論文題目: as a new in

APA格式

, R., , B., , E. (2013). as a new in . TrAC - in , 51, 33–43.

CELL格式

, R., , B., and , E. (2013). as a new in . TrAC - in 51, 33–43.

格式

, , , and Ewa . 2013. “ as a New in .” TrAC - in 51 (): 33–43. doi:10.1016/j.trac.2013.05.011.

格式

, R., , B., , E., 2013. as a new in . TrAC - in 51, 33–43. doi:10.1016/j.trac.2013.05.011

MLA格式

, , , and Ewa . “ as a New in .” TrAC - in 51 (2013): 33–43. TrAC - in . Web.

格式

1., R., , B. , E. as a new in . TrAC - in 51, 33–43 (2013).

格式

1. R. , B. , E. , as a new in . TrAC - in . 51, 33–43 (2013).

自引的管理

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引用自己發表論文作為參考文獻的數量。我們心里都非常清楚自己的文章被引用的重要性,因為以前發表的文獻提供的信息包括早期發現、實驗程序以及與目前工作相關的分析。自引也可以幫助期刊的編輯、審稿人以及讀者確定你目前發表的研究結果不僅僅是前期工作的增量推進。

但是作者自己發表的論文不應該占據所有參考文獻的支配地位,將自引數量保持在20%至25%以下是比較理想的程度。自引使用過渡的話,你對h指數的功利心便昭然若揭。

比如一位教授的論文引用情況為,共發表了30多篇SCI論文,共被引用為455次,其中他引達432次,也就是自引為23次,他引率超過95%!應該說這個他引率很高。顯然,過高的自引率不好,但是,過高的他引率就一定好嗎?

高他引率可表示所開展研究工作受到關注或認可度較大,但同時也可能表示其研究工作的離散性大或系統性差。

因此,他引率可能并不是越高越好,至于多高的他引率才比較好,這可能與發表文章的數量和研究內容有關,難以定量推算,但從感性上說,對于發表一定數量論文(如幾十篇以上)的作者來說,如果他引率高過95%,可能說明其工作的系統性不夠好,如果他引率低于50%,可能說明其工作被別人認可度不高。

在“新”與“舊”之間取舍

這里要討論的就是如何在開創性論文和目前漸進性論文之間做平衡和取舍。

時代久遠的文章提供了概念的起源,會給創造概念、方法和分析的作者一定的信譽度。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近期發表的論文則體現了這個領域內的研究興趣。

這里要為大家提個醒:如果你選擇的參考文獻全部都發表于十年前,則意味著你想研究的課題已經被淘汰了。

參考文獻的格式怎么寫

參考文獻的格式可以這樣寫:

1、首先你要在前面加上序號,就是你引用的第幾個文獻,格式是:[數字],注意[]是英文狀態下的,不要弄成【】了。

2、然后書寫主要作者,如果是國際/國家標準的話,要書寫標準代號。

3、之后要打上一個點,注意不要打成句號了。

4、接著寫的是你所參考文獻的文獻名。

5、之后寫上你文獻的類型,格式是:[類型]其中類型有很多種,大家可以百度下,小編就不做過多介紹了。

6、之后打上點,寫上出版地方:出版社,出版日期。

7、之后需要寫上你參考文獻的起止頁碼,在出版日期后寫上:開始頁-結束頁,最后還要打上一個點作為結束。

論文中的參考文獻怎么寫

參考文獻格式一般包括:1、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

2、常見的字體字號有兩種:和正文文本保持一致,或者比正文文本字號小一號;3、行距常見的有1.2倍、22磅、1.5倍;4、縮進方式懸掛縮進、首行縮進、無縮進均有出現;5、英文參考文獻中的標點符號要用半角標點,并且按照英文輸入的習慣,標點符號后應該加一個空格,中文文獻中的標點,可以和英文文獻保持一致,全部使用半角標點+空格的形式,也可以全部使用全角標點,標點后不加空格。

權威性和專業性。參考文獻多選取該領域權威專家或具有代表性觀點的論文,或引用核心期刊或特色期刊上的論文2.自閱性。參考文獻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原著3.公開性。參考文獻必須是公開發表的關鍵文獻,資料、譯文、文摘、轉載、內部資料、非公開發行書刊的文章等,均不能作為參考文獻被引用。

參考文獻怎么寫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引用一本書的參考文獻怎么寫、參考文獻怎么寫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