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寫詩機”不再是天方夜譚?AI可模仿
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近日發布該報記者布魯諾·帕爾多·波爾托撰寫的題為《能像你喜歡的作家那樣寫作的人工智能》的文章,介紹了一名西班牙網絡達人研發的能夠模仿作家的寫作風格撰寫小說的人工智能系統。現將文章編譯如下:
上世紀50年代,德國數學家特奧·呂茨和語言學家馬克斯·本澤成功讓一臺計算機利用從卡夫卡小說《城堡》中提取出來的詞匯編寫了幾條德語詩句,標志著人類創作出第一首計算機詩歌。自那以后,文學創作與計算機編程之間的關系愈發密切,并且延伸至多個方面。大約一個世紀前,西班牙詩人安東尼奧·馬查多就曾想象過利用“寫詩機”滿足大眾對于抒情詩的渴求。如今,“寫詩機”的想法不再是天方夜譚。顯然,未來某一天,機器人將習得撰寫文學作品的能力,對此有人歡喜有人愁。倘若機器人創作的文學作品比我們的更好,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雖然我們距離實現這樣的“技術烏托邦”還有很長的距離,但越來越多的工具正在挑戰寫作的界限,這迫使我們思考人類藝術的不可模仿性究竟能達到何種地步。有什么是計算機科學永遠無法比擬的呢。西班牙網絡達人切馬·阿隆索研發的一個人工智能(AI)系統能夠模仿任何作家的寫作風格。據阿隆索說,這個程序能夠依照一名具體作家的詞品和語法結構對任意文本進行修改。目前,阿隆索選擇的對象是西班牙作家阿圖羅·佩雷斯-雷韋特,不過據他說,這個工具可以模仿任何作家的口吻。
不同版本的“快筆小新”設計草圖(后)與小玩偶合影(新華社)
阿隆索說,他從2020年9月開始擺弄這類工具。當時他突發奇想,覺得編寫一個適應文本的系統應該很有意思,于是決定從他最喜歡的一部作品開始入手。“我給佩雷斯-雷韋特打電話,他鼓勵我去做這件事。”阿隆索說。后來,阿隆索開始編寫程序,并利用佩雷斯-雷韋特的小說來訓練AI。
阿隆索說,當他把AI編寫的故事交給佩雷斯-雷韋特看時,后者對該文本與其本人書寫的詩句之間的相似性感到驚訝。
雖然這個工具目前只能編寫故事,但它可以有多種使用方式。例如,如果給它提供某個具體時期的詞匯表,設置歷史環境就會變得更加容易,也可以節省大量工作時間。還可以利用某個角色的說話方式來訓練它,以協助創作人物對話。選擇很多,不一而足。
這個“技術興奮劑”引發了眾人的討論,阿隆索和佩雷斯-雷韋特也將于2月3日在西班牙電信基金會對此展開探討。可以為文學風格申請專利嗎?存在著出售某種寫作風格的“許可證”以供其他作家使用的可能性嗎——正如將一部作品的改編權出售給一部電影?讀者可以要求使用了AI技術的小說貼上某種標簽或印記嗎?在文學領域,計算機也會像“深藍”超級電腦成為無敵國際象棋者一樣戰勝人類嗎?這是文學領域未來需要探討的問題。(編譯/廖思維)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